目前分類:中醫小學堂 (29)
- Aug 24 Sat 2013 20:51
中醫小學堂:中藥湯劑的水煎乾了還能服用嗎?
- Aug 24 Sat 2013 19:55
中醫小學堂:湯劑煎得越濃越好嗎?
- Aug 24 Sat 2013 18:42
中醫小學堂:中藥應該煎煮多久?
【轉載文章】
中藥材的煎煮時間應該根據藥材的性質,以及所主治病證的具體情況而定。一般來說,解表藥、攻下藥、芳香藥…等方劑煎煮時間不宜過久;而補益藥、礦石類藥材、貝殼類材以及有毒之藥品…等,則建議朝時間煎煮比較適當。
- Aug 20 Tue 2013 15:55
中醫小學堂:吃中藥可以加糖嗎?
【轉載文章】吃中藥可以加糖嗎?
按常規,喝中藥是不可以再添加蔗糖的。但是有些人為了減輕難以入口的苦藥味,總喜歡自作主張加點糖,尤其是當小孩拒絕服用的時候,加糖的情況更是普遍。其實這種只顧爽口、不顧藥效的作法,輕者會降低藥劑療效,重者還會產生不良副作用。
- Jul 27 Sat 2013 21:01
中醫小學堂:哪些藥需要用鹽湯送服?
【轉載文章】
「鹽」,味鹹性寒,不僅供人三餐飲食調味之用,亦有很廣泛的醫療效果。李時珍說:「鹽為百病之主,百病無不用之。」古代醫家利用鹽的藥性,普遍用來補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,而不是像現再僅專用於補腎之品。中醫還認為鹽有瀉熱潤燥、滋腎通便、解毒涼血、消炎…等功效。
- Jul 23 Tue 2013 14:36
中醫小學堂:什麼是「寒者熱之」、「熱者寒之」?
- Jul 09 Tue 2013 17:53
「血不利則為水」淺釋
編撰:王筱蓉醫師
「血不利則為水」是仲景在《金匱要略‧水氣病篇》提出的重要論點之一,原文是「少陽脈卑,少陰脈細,男子則小便不利,婦人則經水不通;經為血,血不利則為水,名曰血分」,其意是說婦人月經當行不行,或行而不暢,繼而出現水腫,這種水腫病之本並不在水,而在經血不利所致,病在血分,治當調暢經血,經血暢行則水腫自除。換句話說,臨床治療水腫病,不能見水只知治水,如果是由於「血不利」而產生的水腫病,則要活血行血以治水,方能奏效。
- Jul 06 Sat 2013 00:57
中醫小學堂:為什麼中藥也不能久服?
【轉載文章】
- Jun 25 Tue 2013 15:22
中醫小學堂:為什麼有些中藥必須以「煎湯代水」?
- Jun 19 Wed 2013 17:42
中醫小學堂:為什麼服用補益劑、安神劑,就不宜再喝濃茶?
編撰:江家宏醫師
- Jun 12 Wed 2013 00:12
糖尿病患者可以針灸嗎?
編撰:江家宏醫師
某日看診,病人問我:“糖尿病病人可以針灸嗎?”會有這樣的疑慮,多半是因為糖尿患者者害怕皮膚感覺異常、傷口不易癒合、容易感染…等問題,因此對侵入性治療心有疑慮。其實只要衛生照護得當,糖尿患者者還是可以接受針灸治療的。
- Jun 01 Sat 2013 15:52
中醫小學堂:什麼是「包煎」?
- Jun 01 Sat 2013 15:51
中醫小學堂:為什麼有些中藥只宜「沖服」,不宜入煎?
- May 31 Fri 2013 01:15
中醫小學堂:為什麼中藥煎煮前要以水浸?
【轉載文章】
目前中藥店或是中醫醫院、診所所出售的中藥飲片,大都是已經過加工炮製、脫水乾燥後的生藥成品。這些乾燥藥材若不先用清水浸炮而直接以急火煎煮,會使藥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質凝固,澱粉糊漿化,甚至阻塞藥材的毛細管孔隙,造成中藥材裏有效成份不易溶出。
- May 27 Mon 2013 00:47
中醫小學堂:為什麼有的藥要「先煎」?
- May 17 Fri 2013 11:41
中醫小學堂:什麼是頓服、分服、頻服?
- May 17 Fri 2013 11:24
中醫小學堂:婦女哺乳期服藥應注意什麼?
【轉載文章】
中藥在人體內有一定的吸收、消化、利用及代謝過程。哺乳期婦女假如服用不宜吃的苦寒瀉下藥(瀉利大便)、峻下逐水藥(驅逐體內水分、治療浮腫病)、重鎮安神藥或其它含毒性的藥物時,所分泌的乳汁中常會含有被代謝的藥物成份。這些具有活性的有機成份常常在嬰兒吸吮乳汁時,被同時吃進體內。當這些藥物的成份經由嬰兒的消化系統再吸收、消化時,嬰兒就很容易出現腹瀉、嘔吐、嗜睡、神志昏迷、及其他類似中毒的症狀。
- May 02 Thu 2013 02:32
中醫藥小學堂:為什麼中藥也不能久服?
- May 02 Thu 2013 02:20
中醫藥小學堂:吃中藥可以加糖嗎?
【轉載文章】吃中藥可以加糖嗎?
按常規,喝中藥是不可以添加蔗糖的,但是有些人為了減輕難以入口的藥苦味,總喜歡自作主張加點糖,尤其是當小孩拒絕服用的時候,加糖的情況更是普遍。其實這種只顧爽口、不顧藥效的作法,輕者會降低藥劑療效,重者還會產生不良副作用。
- Apr 30 Tue 2013 16:04
中醫藥小學堂:老年人服藥應注意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