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編撰者:江家宏醫師

  尿路結石,泛指發生在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…等部位的結石。由於台灣氣溫高,一般人流汗多,尿量少,再加上水分攝取不足,常喝飲料解渴…等因素,因此台灣是尿路結石好發地區。

 

尿路結石有什麼症狀?

  尿路結石的症狀,從“完全沒有感覺”,到“痛到喪失行為能力”,都有可能。尿路結石多半發生在泌尿道上游(即腎臟),如果石頭較小(小於0.5公分),有六成以上會隨著尿液排出;有的石頭雖然很大,但卻不一定有症狀,通常要透過健康檢查,才知道罹患尿路結石。

  雖然尿路結石平實沒什麼症狀,但當它發作時,疼痛以及血尿,是最常見的兩大症狀。 

  如果尿路結石較大,可能會阻塞在腎臟與輸尿管交接處,或是卡在輸尿管內,會引發內臟神經刺激泌尿道肌肉蠕動,甚至痙攣,腰部可能出現劇烈疼痛,排尿痛、甚至牽涉到生殖器與大腿,讓人坐立難安。

  當尿路結石在輸尿管內,或尿道內移動時,可能會刮傷管壁,造成發炎或出血,便可能引發血尿、解便困難、尿量短少…等症狀,更可能出現尿路感染─會發燒、發冷、噁心、嘔吐…等症狀,繼而引發腎功能受損、菌血症,嚴重會有生命危險。

 

※哪些人要注意尿路結石?

  尿路結石跟遺傳有很大的關聯─若雙親都有結石,其子女罹患尿路結石的機率比一般人高3倍。

  而罹患尿路結石的高危險群是男性、中壯年、白領階級。根據臨床統計,男性罹患尿路結石的機率比女性大出兩倍;中壯年人口往往是高勞動階級,流汗多,如果水分補充不夠,自然容易罹患尿路結石;又常坐辦公桌的白領階級,因為運動少、常憋尿,自然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尿路結石。

  肉食主義、喜歡重口味的人,也要小心尿路結石問題,因為攝取過量的蛋白質、鈉鹽、糖…等食物,會增加尿液中鈣質與尿酸的排泄,降低尿液中檸檬酸成分以及酸鹼值,增加尿路結石形成的風險。

  其他像是長期臥床、尿液滯留病(例如攝護腺肥大)、慢性泌尿道感染、副甲狀腺機能亢進、痛風、服用過量制酸劑…等等,也要注意尿路結石的問題。

 

※如何預防泌尿道結石?

1.沒事多喝白開水:

  一天至少要攝取3000CC的水分,因為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尿液,進而促進小石頭的排出;水也可以充當泌尿道肌肉痙攣的止痛鬆弛劑,可以緩解發炎的症狀。

2.定期排尿:

  千萬不可以憋尿,每1~2小時如廁一次,盡量排空膀胱,降低尿液濃縮的機會。

3.改變飲食習慣:

少吃鹽、避免大魚大肉:減少鹽分的攝取,可以增加鈣質重吸收;太多的動物蛋白會增加鈣質與尿酸的排泄,降低尿液酸鹼值,會增加尿液結石的機會。

避免攝取含草酸食物:例如濃茶、咖啡、可樂、花生、巧克力、菠菜、蘆筍…等,其草酸含量較高,會增加草酸鈣結石的風險。

低普林飲食:尿酸也是尿路結石的幫兇之一,因此低普林食物可以減少尿路結石的發生。高普林食物包含動物內臟、肉汁肉湯、香菇、紫菜、豆類…等,應該盡量避免。

減少磷的攝取:磷酸鈣、磷酸銨鎂…等,也是尿路結石的原因之一,因此含磷高的食物,例如酵母、香菇…等,也要少碰為妙。

4.多運動:

  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泌尿道蠕動,減少尿結石的沉澱,預防尿路結石的形成,並促進結石的排泄。

5.定期複診:

  建議結石病人每3個月到6個月內要照X照片,以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瑞康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